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心得

时间:2024-06-20 14:23:17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心得[本文共2538字]

在从事结构设计的九年来,在各位前辈和领导的帮助和关心下,先后完成了以上各项成果。很多成果得到了一致好评,这些设计工作涉及咨询、初步设计、工业设计、住宅设计、办公楼设计、改造工程等各种领域,这些设计内容扩大了个人的设计领域,开拓了结构设计的视野,让我更加全面,也让我对结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心得;

(1)已建成的工程,不等于是成功的工程。

(2) 不迷信规范,不墨收成规。

(3) 学习外国经验时,不要忘记本国国情。

(4) 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应是一种限制。

(5) 不能完全相信电算结果,一定要仔细校核。

(6)认真完善和细化施工图,更要做好后期服务。

1、 已建成的工程,不等于是成功的工程

有些工程,建成之后,可以认为是成功的。例如,我自己设计的《天门碧水源小区项目》新型的基础做法(桩,复合地基等等),在房屋建成后,沉降量不大,造价便宜,施工方便,等等,这种基础新做法,在房屋建成后,等于是进行了一次荷载试验,所以,可以认为是经过了考验,是成功的。

但是,对于抗震设防的工程,你所设计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究竟如何,在未经过真正地震考验之前,是不能肯定下结论的。当然,现在有许多抗震试验方法,整体模型试验、振动台、构件试验……等等,但它们与真正接受地震考验,还是不一样的。有些构件,在试验室的试验效果不错,但真正遇到大地震,还是不能承受。例如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格构SRC柱,在95年阪神地震时破坏较多,但试验室效果是不错的。因此,不经过真正地震考验,是不能算真正成功的。

异形柱结构在我国某些地区,用得很多,我对异形柱的抗震性能,是抱怀疑态度的。尤其是在高烈度地区,更应慎重。有人说,全国已经建了那么多,但它都未经地震的考验。最近见到一本全国性的异形柱设计规程的征求意见稿,竟然规定异形柱框架结构在8度区可建到6层高,这似乎太冒进了,不要说异形柱,就是普通方形(矩形)柱的框架结构,在8度区真正遇到8度地震时,至少其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之类的非结构构件会发生许多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已有证明)。我自己设计的《武汉保利西海岸花园洋房》,甲方要求用异形柱,我通过模型试算和经验判断,有些户型不适合用异形柱结构,各项指标都显示异形柱的抗震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安全保证,于是结合验算结果我写了一篇建议取消异形柱结构改成方框架柱的建议与意见给业主方,业主方请专家进行了商论接受了我的建议,取消了异形柱结构。

2、 不迷信规范,不墨收成规

简单说,规范是一些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与工程师共同研究的成果,它是将实际工程经验与科研成果综合编制而成的。它不代表我国的最高技术水平,有时是各种因素折中的产物。

要想编出完全适应于各种工程情况的规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把任何工程情况都要由规范来解决,规范绝不是万能的。

规范是根据过去的工程成果编成的,它只能代表过去的成果,不能预见新事物的成长、新技术的诞生。所以,千万不能以“规范上没有”而不让新技术、新体系、新结构的产生。

3、我们在学习国外经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基本国情。在土建工程方面,我们的劳动力,既丰富,工资又低,这是与国外截然不同的。

例如,国外的钢结构,多是在钢梁上安放压型钢板,然后铺设钢筋,浇捣砼。这样可以省去支模板的工序,节约劳动力,工效也高。

但是,压型钢板与普通支模板的做法相比,造价高不少(不能周转,一次性)。在发达国家,工人工资很高,可达我们的30-50倍,所以,有时他们宁可多费些材料以节约人工,反而合算。而我们与他们不一样,不能同样做。

我在设计《汉班托塔新建公寓楼及堆场改造工程项目》时,当地推出了新型的隔墙材料,墙体材料更轻,更经济,也能满足设计性能和安全要求,大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使得工程整体造价得到了更好的优化,作为EPC项目,受到了合作方和甲方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

又例如,现在许多工程的基础都采用厚板,以前我们筏板基础大多是做的基础反梁带底板。这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总的说来,厚板耗费材料较多,造价较贵,但节省人工;后者则相反,材料消耗较少,造价较低,但人工较费。在发达国家,如前所述,人工价值高,故多做厚板;在我们,如条件合适,还是以梁板式筏基为宜。尤其新的地基规范,将核心筒周边影响系数,取为1.25,更增加了平筏板的厚度。因此,建议在可能情况下,设计成梁板式筏基。

4、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应是一种限制

我刚开始参加工作,主要设计民用建筑,以住宅为主体比较多,许多地方缺少经验,设计《武汉市海联大厦写字楼》时主要参考了《高层建筑设计建议》,提出了高宽比,是为了使设计人有一个导向。这个“设计建议”,即是现在《高规》的前身。对于高宽比的规定也就延续到现在。在实际上它不应是一个限值。《抗震规范》中就未提到高宽比。

而且平面体型复杂的,根本无法去计算高宽比,以“平面最小投影宽度”来计算,也不一定对。

所以,高宽比应当是教科书里的内容,告诉我们,一般工程的高宽比是多少。它不是一个固定的限值,所以,不应当是施工图审查的一个内容。

5、不能完全相信电算结果,一定要以工程力学原理,仔细校核。

做了9年结构设计,发现编程序者在编程时,必然有一些简化,否则不好编。例如,我们的现浇梁板是T形梁,但在编程时,许多程序将其简化为矩形梁。其结果是:梁的刚度减小很多,使计算挠度加大,不真实;对结构的整体刚度贡献减小,使计算出来的位移加大,不真实。虽然有的程序可将梁的刚度乘以放大系数1.5~2.0,但对于多数中间梁而言,2.0常是偏小的值。

还有的教材中提倡所谓的“精确计算”。在抗震设计中是不存在什么“精确计算”的,即使非抗震计算也是如此。我们计算时所使用的构件EI值,是以其毛截面计算的,配筋量多少并不计及,但是,国外有的试验结果表明,柱子纵筋含钢量4%者,其EI比相同截面的纵筋含钢量1%这,大40%,可见其误差之大。

此外,我做过的《荆州江陵转运站》中遇到的,有些程序对于斜向构件无法外计算,等等,因此,对于计算结果,一定要仔细核对,不能算出结果就画图,尤其对于平面形状不规则,不是水平的构件;两根互相连接的悬挑构件;框支桁架等等。必要时,应当用手算简化补充计算。

6、认真完善和细化施工图,更要做好后期服务。

施工图的设计也是一个完善和检验初步方案的过程,随着不断的深入,会不断发现初步设计中的细节的不足。这会指导以后的初步设计更加完善,不断提高。施工图设计完后,一定要认真自我校核,对照平时里容易忽略和易错地方进行反复检查和细化,不要认为校核工作是校审人员的责任,自我校核是对自己的图纸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施工后期服务也不可忽视,要做到有始有终,不能认为将施工图交付甲方,就完结了,要将每一个经手的项目都当作自己的责任,处理好施工中、将来使用中、改造中相关的问题,尽好自己的职责。我做过的《荆州江陵码头厂区》进入了施工阶段,我作为设计代表被派驻现场实行现场服务,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现场与图纸或者勘察报告有出入的地方,我努力做好解释工作,本着对工作认真,对结构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施工方和业主方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耐心解答,遇到不是自己专业问题都去找相关专业落实并且回复,项目进行很顺利,我在现场的服务也受到了业主方高度评价。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心得[本文共253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