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行事、依法维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课,有以综合主题形式为主的法制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红领巾法制知识广播,也有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整合型法制教育。但就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来看,只有课堂教学才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最佳主渠道。因此,在课堂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力度,也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义不容辞的、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充分挖掘里面的法制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法制教育。下面是笔者在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几点偶得。
一、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法制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最佳途径。
二、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无形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
3、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语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可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等。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和谐和美丽。教师把这些以往在授课时几乎忽略或者说比较牵强的保护环境知识讲给学生听,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两者的结合显得融洽、自然。
三、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首先,要注重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又首当其冲,是加强法制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把德育教育摆在先行位置,寓法制教育于德育教育之中,让两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是根本。体验教育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及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因此,教育者要用尽可能多地运用体验教育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少年儿童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少年儿童的体验。这是少年儿童认知的重要来源。在体验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他还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德育教育、接受法制教育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基本策略。
其次,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我们身边的一切规则都和生活紧密联系,古语说得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