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设立社会建设委员会。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建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也陆续设立社会建设委员会。
一、充分认识人大社建委工作的重要性
县设立人大社会委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人大新设社会委,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人大社会委的设立,有利于在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大社会建设监督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县人大社会委的职能定位更加侧重于“保障发展”。如果说城乡建设是“硬件”建设,那么社会建设就是“软件”建设,“硬件”体现发展的规模,决定了发展可以有多快,而“软件”体现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发展可以走多远。可以说,县人大社会委就是一个“体温计”,社会发展是否健康在社会委的监督中可以直接体现。
县人大社会委是人大监督提质增效的“突破口”。社会委是县人大一个全新的机构,是一个崭新的干事创业平台,体制机制、运转模式、工作规律等方面都是从零开始,施展才能的机会更多,改革创新的空间也更加广阔。社会委是县人大“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一线,社会建设监督工作更是推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线,对于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至关重要。
二、社建委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基层的社会建设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劳动就业更加市场化,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范围日益扩大,人口管理的难度显著提升。百姓生活更加社会化,大量商品房陌生人社区取代了原有的村居、大院熟人社区,在很多城乡结合部还出现了杂居社区,社区管理的压力明显增强。
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倾向于多样化、个性化、高性价比的消费模式。精神层面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更加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以及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问题,更加注重衣食住行和仁义礼信的平衡发展,老百姓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都在不断增强。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建设工作带来难题,智能手机使人们的生活步入实时交互的“微时代”,开放的话语权、隐蔽的信息源、快速的传播方式使得社会舆论、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以更快的速度、欠科学的方式形成,网络社会建设成为考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推进和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使社会建设工作承载着一些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的风险。部分经济风险向社会风险传导,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电信诈骗、新型传销等违法行为依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突发性事件造成社会的紧张和不安,报复社会的恶性案件、流行病传染、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都会给社会造成一定恐慌。
三、县人大社会委工作的努力方向
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忠诚履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人大社会委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充分认识高质量推进社会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切实将人大社会建设监督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要准确把握社会委工作的职能定位。栗战书委员长指出:“社会建设委员会其职责、具体工作及运作方式,都需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关键是理解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要研究社会建设监督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尽快进入新的工作状态。要切实将人大社会委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人大社会委关联着基层民生和稳定的方方面面,要紧扣这个主线和导向,切实发挥好人大社会委改善民生、保障稳定的作用,进一步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要力争实现社会委工作的良好开局。人大社会委要切实加强立法的基层调查,提出科学的建议,为省市人大立法提供有力参考。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委员会的工作都会涉及民生和稳定,但人大社会委才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人大监督的“盲区”,为实现社会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更大助力。
要努力推动社会委工作的精准发力。从解决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开始,不断增强老百姓对社会建设工作的认同。要仔细梳理社会建设领域的代表建议,认真撰写相关议题的审议意见,以强化沟通、全程跟踪、重点督办提升代表建议、审议意见的办理质效,全面提升人大社会委的监督实效,促进政府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推动社会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