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精选多篇)

时间:2024-09-11 22:31:42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精选多篇)[本文共11898字]

第一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我们把人才纳入干部范畴,用管理干部的方式管理人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的内涵、来源、规模和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人才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党对人才宏观管理所应承担的责任,也难以有效地管好用活现在的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目的是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这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在组织领导人才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各类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增强各项决策和工作的科学性,防止和克服工作上的主观随意性;必须坚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既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大局和正确方向,又要善于通过市场调节把人才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以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人才,努力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我们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广纳群贤,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具体规划;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决定,共同为创造一个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第二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好雨知时节。中央适时提出"党管人才", 作为一项新的人才工作原则,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地对领导方式的创新。这一战略指导原则与时俱进地总结了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经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变化和领导方式转变的高度自觉,以及对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的深刻理解与清醒把握,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党管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党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掌握并认真坚持这一原则。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宣言书,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员令。它为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指明了光辉的方向。

(一)把握科学的人才观,必须首先深刻了解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人才观主要包括以下观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的观点;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人人都能成才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实践检验人才的观点;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的观点。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决定》确立的科学的人才观,是辩证的人才观,实践的人才观,发展的人才观,是一个闪耀着与时俱进理论光芒的全新的人才观。准确把握这一科学人才观,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意义重大。

(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确立科学的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是人才观的基石,不同的人才标准构成不同的人才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按学历、职称、身份来界定人才,把一些并不一定是人才的人囊括进来,而对一些有真才实学却不符合"硬杠杠"规定的人却拒之于人才"花名册"之外。这种机械的、狭隘的人才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开发的潮水日益冲击着不合时宜的人才标准。《决定》把人才从学历、职称、身份的"迷团"中解放了出来,突出知识、技能和贡献,使我们对人才认识的视野大大开阔。它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这一明确的阐述,是人才标准的一大突破,也是我们作好人才工作的理论指南。

(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推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科学人才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机制。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人才选拔方式。"伯乐相马"依靠的是个人经验,"数字出官"反映的是好大喜功,"以我划线"暴露的是任人为亲,"突击提拔"体现的是长官意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则是一种霸王评价。这种人才评价机制,只会使选人用人走入歧途。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就是《决定》指出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 ……此处隐藏7349个字……作政策体系建设统筹起来、将中心工作

和重点任务落实与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兼顾起来,实现人才工作融入大局、服务中心、支撑发展的目标。首先,要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执好政就必须聚好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回报最高的投入”等工作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人才工作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导向,率先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掌控跨越式发展的主动权。其次,要突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人才工作的宏观方向决定着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而人才队伍的结构又影响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要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开展调研,深刻认识市场化条件下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着力从大的方面去观察、从整体的高度去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性、体制性问题,抓好人才工作的总体谋划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完善,努力为中心任务服务,为重点工作服务。第三,要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人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复杂、所产生的影响深远,这就要求人才工作政策必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要统筹考虑、总体设计人才政策的框架体系,规范人才政策出台的程序和规则,做到相互配套、有机衔接,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严肃性,牵头制定事关人才工作全局的重大政策,对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政策性障碍,要组织力量、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努力形成覆盖“引

才、育才、聚才、用才”等各个关键环节的政策保障。

二、坚持党管人才,在凝聚合力上做文章,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工作合力来推动、来落实,而工作合力来源于健全的组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党管人才就是要将党的组织资源、考核职能和保障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开展任何工作的首要条件,人才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专业性强的特点,更加需要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工作的协调推进。要围绕加强人才工作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办及联席会议的职能,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人才工作调研、常委会半年研究一次人才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三个一”制度,着力解决人才工作多头管理、力量分散、职责不清、职能弱化等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考核体系。人才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地位,决定了对人才工作的成效必须进行定期评价,对人才工作任务的督促落实必须长抓不懈,而考核正是有力的抓手。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探索建立起涵盖投入保障、政策措施、引进培育等各方面的指标体系,并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赋予一定的考核权重,实现经济工作和人才工作同谋划、同

部署、同考核、同奖惩,进一步靠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真正把人才工作的“软指标”变成“硬任务”。第三,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保障体系。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人才工作的投入必须优先保障,而优先保障的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投入机制。要探索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四位一体”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健全政府特殊津贴、突出人才贡献奖、住房补助等优惠政策,实现人才投入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保障人才工作、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发展造就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党管人才,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在重点推动上下功夫。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人才队伍的组成结构也在不断复杂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愈加鲜明,行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方式、侧重也各有不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党管人才必须将分类指导作为基本方法。就玉门而言,多年来教师队伍、医疗队伍一直存在高级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文化旅游、电视宣传、农业科技、项目开发等方面也存在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紧张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迫在眉睫。首先,要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平衡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

是一个地方人才队伍的构成主体,也是支撑地方发展的人才基础。这5类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分门别类制定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开展人才开发、培养和引进工作,避免“一刀切”和“偏科”现象,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人才保障。其次,要大胆创新重点人才开发方式。重点产业、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往往具有规模化、高端化、标准化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重点人才的开发要用优质的资源来保障、用超常规的手段来推进,通过创新项目化管理、基地化培训、“柔性引才”等方式方法,快速有效的为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推进、重点领域建设构建人才支撑。第三,要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孕育和催生着新兴产业,人才工作要把握这一时代特征,不断提高前瞻性和预见性,敏锐的捕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人才保障工作做在先、干在前,努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四、坚持党管人才,在营造环境上做文章,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人才资源是一种自主流动性很强的资源,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键在于人才环境是否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是否有利于人才作用发挥,党管人才就是要把“管理寓于服务”当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设身处地的为人才考虑、真心实意的为人才着想、积极主动的为人才解难,以服务创造

环境、以服务改善环境、以服务优化环境。首先,要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用人的最高境界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也是实现人才作用最大化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因事选人、按人派事、量才施用”的思路,通过政策性引导、竞争性选拔、市场化调控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在使优秀人才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的同时,真正实现让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有效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建立人才激励关怀机制。激励关怀是提高对人才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地方人才环境的最直接体现。要牢牢把握激励关怀这个重点,健全完善优秀人才津贴、突出人才贡献奖、住房补助等政策措施,建立党员干部结对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通过政策支持、权益保障、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第三,要营造“四个尊重”浓厚氛围。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而人才是四要素中的核心和关键。要通过舆论宣传、精神激励、物质鼓励等多种方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不断调动各类人才奉献知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才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都获得取之不尽的内生动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精选多篇)[本文共1189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