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新余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经验启示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日益走向衰落,这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动能转换期,一些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开采、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正遭遇最严峻的衰退周期。资源型城市如何从衰落中重新振兴,或者避免走向衰落,各省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下面以江西省萍乡市、新余市的转型发展为例,总结其典型做法与经验,为我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萍乡、新余和我市的相似之处
(一)地理区位优劣势相近。一是萍乡、新余系江西省西部和中西部的地级市,与我市一样都不靠近沿海,均属内陆三线城市;二是比邻(融入)中心城市经济区。萍乡比邻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区,新余跻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城市群、我市是沈阳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
(二)人口、GDP规模相近。萍乡市人口187万,新余市人口120万,我市人口152万,均属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十八大以来,GDP累计总值萍乡市为5071亿元,新余市为5474亿元,我市为5320亿元,生产总值相近,增速相近。
(三)均为资源型城市。萍乡是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有着“江南煤都”的美誉,2007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新余市是国内著名的以钢铁为基础的老工业城市,201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我市是驰名中外的“煤铁之城”,上世纪九十年代煤资源枯竭后,形成了“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
(四)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萍乡市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市重点保护单位67处,著名风景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于一身,有南方罕见的十万亩高山草甸和众多瀑布群;萍乡义龙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洞”。新余市著名风景名胜有仙女湖、仰天岗森林公园、孔木江湿地公园等,其中仙女湖景区流泉飞瀑多,动植物种类繁多,乔被誉为“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2002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仰天岗森林公园山谷幽幽,怪石嶙峋,翠竹如画,有诸多巧夺天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我市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文化遗产——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亚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等,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素有“燕东胜境”之称。
(五)都在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2008年萍乡市全面实施转型战略,萍乡“因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重点打造冶金、机械电子、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十大接续替代产业。新余因钢设市,缘矿而兴,2011年列入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大力培育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钢铁深加工产业“三足鼎立”产业格局。2009年,本溪市委、市政府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双重国家战略”,从总体上对本溪未来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内涵特征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原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建设“三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即建成“中国钢都”、“中国药都”和“中国枫叶之都。
二、萍乡市、新余市转型升级的做法及成效
萍乡、新余分别依托煤炭资源、钢铁资源均有着一段辉煌历程。但当资源日趋枯竭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作为江西省3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的两个,面对重重压力,他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市转型,让百年老城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萍乡、新余两市的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产业延伸与更新的“老树发新芽”模式
萍乡、新余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运用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大力发展接替型产业,在原有企业基础上进行转产,或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延伸相关的产业工业、拓宽其产业链,大力开发原有资源型产业的新兴产品,并广泛利用新技术进行深加工和精处理,为其原有主导产业的永续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的萍乡煤矿,是中国代近工业史上的“十大”厂矿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鼎盛时期,江西省40%的原煤、30%的钢铁产自萍乡。2008年萍乡市全面实施转型战略以来,一方面稳定煤炭生产,逐步降低原煤产量,一方面积极致力于非煤生产,狠抓多种经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优势。萍矿根据转产发展的需要,坚持老厂技改与新项目建设并重,对水泥厂和矸石电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了浙江永庆热电厂和萍乡浮法玻璃厂。其中全国煤炭系统最大转产项目之一的浮法玻璃厂,填补了江西工业的一项空白。萍矿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出6110型豪华空调大客车、乳化炸药和全自动乳化炸药装药机、客车空调、玻璃钢冷库系列、FBT系列保温涂料、402不锈钢焊条和557特种焊条等新产品,由于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和效益。近年来,萍矿相继组建了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厂)、安源管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子公司。开创了科技研发、承包工程、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五项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萍矿为企业转型探索了一条出路。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乃至世界知名钢铁企业。2010年,全球钢铁企业产量排名36位,国内排名16位。船板的产量、市场占有率 2007 、2008 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自2011年开始城市转型之初的 “新钢独大”,到现如今配套企业聚集,新余在打造传统产业高地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新余着力做好做强产业链文章,全力推动钢铁产业招商和下游装备制造产业据商,引进冷轧钢带、汽车零部件、特钢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让旧动能焕发新生机。2017年全市新签5000万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33个,签约金额106亿元,投资3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宁夏锦绣物流装备项目、投资10亿元的联天桥梁钢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项目等一批优强项目接连落户。 钢铁产业已逐步改变了“新钢独大”的局面, 形成了以新钢集团为核心,百余家钢铁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2017年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20亿元。
(二)引进新兴技术及产业的“另起炉灶”模式
萍乡、新余两市经济转型,在保留原有主导产业“根基”的同时,也注重植入新兴产业的“血液”——发展替代型产业,即与原有的主导产业不同,重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1.依托经济开发区,大力引进发展新兴产业、无烟工业。萍乡经开区、新余高新区作为两市经济发展主战场、对外开放主平台,始终坚持全域开放、全面开放,不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十八大以来,萍乡经开区累计引进省外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95个,实际进资530亿元;新余市高新区已引进并开 ……此处隐藏1137个字……p>
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萍乡、新余非常缺乏人力资本,而人才的缺失也限制了技术的研发开拓,进而导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都达不到一般发展指标。所以,萍乡、新余两市在城市转型升级中,深刻认识到要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快人力资本内流以及企业人才的培训,所以产学研合作是其转型的必经之路。
实现产学研合作,首先建立人力资本支撑体系,通过完善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院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除了加强对人才的理论知识教育,更注重了对其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建立企业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加大对企业开发研究新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注重了与国际合作,在吸引外来资金、外来技术的同时,注意与当地资源条件的有效结合,通过开展中小企业与大型国企的合作竞争,整合企业资源,使之转型成更适合新技术开发利用的企业系统。再次,在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引领导向功能。
萍乡转型以来,通过产学研合作,连续4届8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2013年被科技部列为“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并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4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全市共有52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为40.5%。安源管道实业有限公司是由萍乡矿业集团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星河实业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现代化企业,投资两亿元。该公司生产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全部知识产权,获得4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美国专利,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并且因其先进性被若为“管道制造业的一场革命。这种管道集钢材与热塑料两种材料的优点于一身,克服了金属管附压不耐腐、纯塑料管耐腐不时压的缺点,具有防腐与环保等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水、燃气、石油、化工和矿山等行业。安源管道公司目前在全国钢骨架复合管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二,拥有12条生产线,产品销往除西藏以外的三十多个省市区,并出口欧美等10余个国家。2017年生产Dn600型直管2000余公里,主营业收入150亿元。
位于新余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注重产学研之间的合作,2005年成立之初,除与上海交通大学、 南昌大学建成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外,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昌航空学院、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北京京运通公司等单位组建起战略联盟,共同构筑起光伏太阳能领域的产学研协作平台。2012年,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站,2017年,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签约中科院院士2人,拥有外籍专家和博士10人、国内光伏相关专业博士42人,高端研发人员共计120余名。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博士及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在赛维LDK共同开展技术转化工作,推动了赛维LDK的飞速成长。经过8年的快速发展,江西赛维LDK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光伏制品生产商,2011年实现主营业收入6000亿元,硅片产能世界第一。
在转型过程中,萍乡市、新余市借助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央企入赣”、“民企入赣”的东风,扶持壮大电瓷、陶瓷、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萍乡擦亮了“中国工业陶瓷之都”“中国电瓷之乡”品牌。昔日“江南煤都”已经成功嬗变,成为今日之“赣西明珠”。新余市是世界最大的锂盐生产基地和硅片生产基地,虽然近年来遭遇了世界光伏危机,但新能源之都的霸主地位仍不可撼动。
三、对我市产业升级的几点启示
(一)树立工业强市理念不动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工业强市”发展理念不动摇,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构建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工业发展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钢铁深加工产业,着眼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钢铁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引进电工电气设备及其它通用设备产品高端化企业,发展机械制造产业,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建设,强化产能释放,树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理念,拉延产业链和拉近产业群,积极发展工业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提高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建材产业转型升级。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和发展复合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二)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统一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定权,形成管理规范的操作流程,搭建行政审批事项网络运行平台,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项目及资金的支持;不断加大有效投入,紧盯重点项目,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夯实发展后劲。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园引制,力争引进好项目、好产业、好机制,努力实现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打破制度藩篱,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真正发挥相关政策及财政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激励杠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实施精准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困难和问题,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为创新引擎加足动力。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积极培育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调整工业结构,集中要素资源,聚焦“中高端”,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集约+循环”等模式,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和培育,争取更多的园区成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更好地发挥基地引领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作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商业、信息、金融、咨询等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
(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持续推进宜业宜居城市建设。积极打造绿色智慧等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各类规划与智慧城市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让市民更好共享指尖上的智慧生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规划建设生态绿色可循环的森林城市、坚持拆迁建绿、 建园添绿、沿路补绿、见缝插绿,把城市及周边的山水林泉洞有机链接起来,打造独具辽东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加强“道德、文化、环境、制度”建设,力求做到城市规划好、市容市貌好、生态保护好、社会秩序好、优质服务好、道德风尚好,实现本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健康有序全面协调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