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两区同发展 示范引领促均衡
——同煤二中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
根据大同市教育局(同教基[2017]43号)《大同市推进办学规模改革考核评价办法》及(同教函[2018]1号)《关于对全市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对我校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下面就此项工作给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学校整体情况介绍:
大同市煤矿第二中学校,简称同煤二中,诞生于1961年,初称大同矿务局第二中学校,是同煤集团企业学校。2007年12月划归大同市教育局直属管理,2013年3月更名为大同市煤矿第二中学校。
同煤二中是全日制完全中学,山西省示范高中。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校区(校址校北街)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北校区(校址和平街)为全日制初中校。
现有教学班71个,其中,初中35个班(南校区22个,北校区13个),1669名学生;高中36个班,1800多名学生。
同煤二中是大同矿区地区名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新秀璀粲。现有专业教师323人,其中,高级教师98人,一级教师148人,占教师总数的76%。专业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8%。学校拥有2名特级教师和170多名国家、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
2009年10月学校被授予省级示范学校称号后,学校先后获得山西省平安校园、山西省四星级职代会、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大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同市星级示范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今年6月学校荣获“第二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并在12月挂牌;在全市综合检查中,学校被市综治委评为一类单位。我校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
二、义务教育集团办学情况介绍
(一)一校两区,一体办学
1、两区办学的基本特点:
早:同煤二中于2004年将原同煤集团的和平街中学合并,挂牌为“同煤二中北校区”,成为一个单办初中校区。
分:从那时起,同煤二中初中就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且分别设立管理机构。在招生范围上有严格要求,只允许在各自规定的学区内招生,不能跨学区,且学生不能在两个校区互相流动。
异:北校区合并之初衷,就是以南校的优势,带动北校区的发展不足,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而实际两个校区有很多的差异:如生源情况的差异,校园环境的差异;经费投入的差异等。
2、两区办学的架构情况
(1)制定了较完善的发展规划:《同煤二中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和《同煤二中集团校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2014~2017)》,明确了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时间,是我校两区办学的指导性文件。
(2)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从2013年11月至今,为推进办学模式的改革,学校先后进行了较大深度的人事调整,将两区办学的管理机构合二为一,并健全了分工明确的管理部门,逐步调整和配齐了管理干部。(后附初中部管理机构说明)
健全的管理机制,为两区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理念共识,制度治校
1、理念融合,规范办学
两区办学,严格遵循国家和省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全力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1)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学校“以人为本,制度治校,分层管理”的管理理念,始终践行我们的办学理念“让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勤奋进取,诚实笃学,不断超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开全开足课程。
(2)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义务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审批的规模轨制、招生划片方案进行招生。严格按照市教育下发的分班名单公开透明的分班,坚决杜绝“择校生”、“择班生”严格控制班容量,保证教育公平。
(3)健全和完善初中部管理体系。真正健全了初中部本部的教务、教研、政教的管理组织,并进一步明确了职能科室与级部的管理职责及工作范围。将运行2年多时间的级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逐渐解决和消除,完善了有分有合,有上有下,分工明析,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为初中部管理工作的精细、合理、有效奠定了基础。
(4)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学校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和措施,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每年进行师、生、家长对教师师德的评价,每位教师与学校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学校还设立了举报箱,向全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的行为。
(5)坚决杜绝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的行为,坚决制止违规补课的行为,有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
(6)学校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有关规定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师生完整休假。
(7)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全面实行电子学籍系统,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学生学籍变动手续规范,学籍资料齐全,分类归档及时。
2、加大投资,夯实基础
为了奠定教育均衡的基础,省、市政府及教育部门,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切实的对学校从校舍安全加固、百校兴教工程及教育教学设施的新建、改造、购置、更新等,进行了大力的投资。我校先后完成了:北校区新建综合教学楼、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运动场、篮球场、学生水厕所、校园监控,网络改造等工程。2017年北校区完成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体育训练教室等专用教室的修建。完成了图书楼外墙和楼内粉刷,加装37平米的电子显示屏。南校区完成了综合实验楼的新建,装配了新的理化生、计算机教室、精品课堂录播系统,改造了校园网络,更新了校园信息化系统。完成了两个校区建筑物房顶防水工程。两个校区完成了教师的“4个1”。仅从2014年至今,政府为我校投资就有1376万元,加上校舍新建、安全加固等工程投资,在近五六年时间投资总额超过3500万元。真正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育共研 示范引领
随着两区办学的不断推进,初中部办学重点从一开始的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实践,向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转移,直指集团办学内涵发展的三大核心——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育。
1、学校不断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同煤二中教学改革方案》在初中年级全面推进了“341”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了集体备课,强化了教学研究。通过“341”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研能力,同时教学相长,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备课、上课、训练、作业、考试、质量分析、信息反馈等各环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及评估的管理机制。课堂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重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学校建立起符合本校实际且科学可行的教研制度,定期组织各项教研活动和教学交流活动,建立起校际间、年级间、学科间教学观摩制度,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每年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在校内积极开展教师专业技能竞赛观摩活动,这项活动称为“金秋赛讲”,已经坚持了28年;与同煤一中、同煤四中、大同八中、第二实验中学等8所联合,定期开展区域教研活动;与浑源三中结成合作校,积极的交流。这些活动,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主动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理念、能够学习、热爱学生、忠诚教育的优秀班主任团队。
提出了“人人都是班主任”的理念。从暑假培训开始,政教主任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对所有教师明确提出了“人人都是班主任”的理念。在校园内,在课堂上,无论何时、何地,每一位教师时刻都承担着教育、安全的重任,有义务为每一个学生的塑造,每一个优秀班级的建设,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详细致的专职班主任队伍培养。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明确学校政教工作动态,安排班主任工作事务,把握班主任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提高班主任工作效果。
组织一年一度的“优秀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在各班班主任中倡导一种对教育的热爱与忠诚,倡导一种班主任工作的细致深入和扎实高效,从而,在班主任队伍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既推动了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有利于班主任的成长。
建立详细的班主任工作记录手册,每学期都要上交保存。通过班主任例会工作记录内容、日常及突发事件处理过程记录、三观课的主题班会记录、特殊学生帮困记录、家长来访情况记录等资料;让每一位班主任逐步学会班级管理、事件处理、内外沟通、经验积累,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5、重视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强化德育工作,在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充分发挥师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模式。如在德育管理中,学校做到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每天早晨起,学校领导、班主任、值班教师等准时到位,即既管课内,又管课外;既管校内,又管校外;既管学生思想行为,又管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关心学生成长。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大对全体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月活动开始,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五下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三观课教育活动,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活动等,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我校大力加强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做到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相结合,注重特色。在校园规划中,注意渗透教育内容和人文关怀。校园环境优美,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学生素质高,勤奋守纪,奋发向上。初中部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6、学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单项体育活动形式,如篮球、足球、拔河等,增强学生的体质。按照国家“阳光体育”标准,保证了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防火、抗震演练天天进行,成为常态化的教育形式。
(四)成果共享 均衡发展
硕果累累:中考成绩稳步提升(附表)
年份 | 学生人数 | 中考达线情况 | ||||||||||||
入学人数 | 参加中考人数 | 达同煤一中示范高中录取线 | 合计 | 达 线 率 | 达同煤二中示范高中录取线 | 合计 | 达 线 率 | |||||||
南 校 区 | 北 校 区 | 合计 | 南 校 区 | 北 校 区 | 合计 | 南 校 区 | 北 校 区 | 南 校 区 | 北 校 区 | |||||
2015 | 682 | 272 | 954 | 664 | 252 | 916 | 152 | 48 | 200 | 21.8 | 228 | 41 | 269 | 29.4 |
2016 | 584 | 283 | 867 | 571 | 267 | 838 | 133 | 39 | 172 | 20.5 | 168 | 79 | 247 | 29.5 |
2017 | 426 | 281 | 707 | 414 | 265 | 679 | 137 | 48 | 185 | 27.2 | 136 | 80 | 216 | 31.8 |
仅第28届金秋赛奖活动。初赛、复赛和观摩三个阶段两校区作课120多节,听课教师累计达581人次(本部296人次,北校区285人次)。复赛以“教研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秀教师汇报课”三种形式进行。共26(16+10)名教师讲课,听课、评课累计300人次。大同市教科研中心庾小平主任组织同煤集团教育区域内的8所中学,54名教师,来我校初中进行教学交流和观摩。对我校教师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继续开展市级课题《校本课程标准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新编校本教材定稿。积极主动的申报国家级“十三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本学期课题提交成果:教师论文及教学课例10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征文参赛500篇。
2014年至今的三年中有20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初中部29名教师上传的微课审核通过。宋茂林老师的微课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并入围国家一等奖现场评审,成为全省唯一入围的微课。他本人参加了11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现场决赛,荣获一等奖。刘晓云老师的微课获得国家级三等奖。近三年有25名教师的专业论文分获国家、省、市级一二三奖。
组织教师参加大同市第六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张敏、曲斌获得优秀教研活动案例一等奖;刘晓云获得二等奖;姜丽、田芳获得三等奖;宋茂林、张敏、雷华、栗晓春、田芳、刘艳华6名教师获得优质课一等奖;薄卫东、刘晓云、杨世霞、曹天斌4人获得二等奖。
2017年,北校区青年教师白云清获得山西省晋阳杯教学能手大赛初中组一等奖。南校区青年教师宋茂林参加大同市教学能手大赛获奖并获得山西省教学能手参赛资格。
2014年至今,组织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和第15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9名学生作品被收录入“叶圣陶杯山西赛区优秀作品集”。
组织1344名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有76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李艳群同学,参加第十三届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大赛,荣获初中组金奖;参加山西省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山西省第四届“雏菊奖”青少年艺术大赛,荣获器乐独奏初中组一等奖。还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荣获一二三等奖。
以上汇报,是我校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发展中的具体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我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文档为doc格式